2025-11-09
分享到
10月28日,总投资22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在襄阳高新区开工。该项目是楚能新能源的第四大生产基地,聚焦储能与动力领域,将生产全新一代锂电池,为襄阳市新能源产业添上战略一笔。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不到两个月,40天完成土地平整、41天“五证同发”,背后是襄阳高新区的“推土机精神”与高效服务。
自今年5月襄阳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到襄阳高新区现场办公、明确“五个高地”发展定位后,该区迅速发起项目建设、闲置厂房土地处置、信访积案化解“三大攻坚战”,实行“四项工作包保机制”,开展“五比五拼”竞赛,提振发展精气神。截至目前,50余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盘活综保区闲置厂房近12万平方米,为“两资三能”工程(立项争资、招商引资、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夯实基础。“我们要抓住襄阳市资源聚焦的机遇,提升发展能级,推动高质量突破。”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克立表示。
在襄阳高新区“1+2+N”产业体系构建中,支柱产业汽车产业表现突出。2024年,其产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7.9万辆,同比增长126.7%,近50台L4级智慧环卫车、无人配送车实现商业化运营。在东风纳米襄阳工厂,今年1—8月纳米01车型产量38100辆,出口12150辆,同比增长78%,畅销40余个国家,每2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新能源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同样亮眼。6月,骆驼股份入驻新能源低碳产业园,公司副总裁孙光忠表示,要在这里攻克锂电池低温放电难题,为“再造一个骆驼”注能。当前,襄阳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完整集群:弗迪刀片电池将热失控风险降至行业最低,达安检测能完成全项电池检测,惠强新材、回天新材守护电池安全。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今年九三阅兵,航天42所、航宇救生的产品亮相。此外,襄阳高新区还推动星航航空与两所科研单位签约,“襄阳造”无人机将助力低空重力测量技术发展。
创新要素集聚为发展赋能。在东风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车间内,国内首创AGV柔性总装线台AGV穿梭,库存周转率下降50%,物料上线%;东风康明斯重马力工厂90%区域实现“九游智能体育科技黑灯生产”,2024年实现产值105亿元,发动机、自动变速箱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1%、34.8%。在人才方面,该区柔性引进院士15人,培养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19人,人才总量超7万人。在科创平台上,该区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66家,其中国家级34家。2024年航天42所实验室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今年上半年17个项目入选省科技奖受理项目,21家企业与14所高校合作,完成625项技术合同,合同总金额68.66亿元。
聚力“两资三能”工程,提升经济质效。在襄阳高新区民城路北端,楚云机电项目科研楼封顶、宝辰机电项目地基完工,全区项目工地火热。该区将80个总投资850.16亿元的项目纳入包保清单,4月以来召开7次推进会,化解50余个难题,推动42个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136.51亿元。上半年,10家重点企业达产释能,规上产值达321.7亿元;新签约项目64个,金额321.7亿元,入库项目58个;“三能”工作中,规上工业总产值861.4亿元,技改投资38.9亿元,7家企业“进规”。
发挥“四区”叠加优势,高新区打造开放“桥头堡”。8月31日,“襄阳—厦门—东南亚”铁海联运专列首发,66个集装箱货物流向东南亚。同时,高新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弗迪电池依托跨境电商,刀片电池年出口12.31亿元。截至2024年底,高新区企业海外投资超4100万美元,东风轻卡九游智能体育科技摩洛哥工厂量产、达安瑞典测试基地揭牌、新火炬泰国工厂交付产品。当前,该区汽车及零部件国际独立站已上线,下一步还将推动“创汇贷”落地、跨境电商模式实施,助力自贸片区产业园创国家级示范基地,持续擦亮开放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