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分享到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当下,人工智能(AI)正以迅猛势头重塑产业生态,而人才则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最新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AI产业已驶入快车道——截至2025年9月,全国AI企业超5300家,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4%。伴随产业扩张,AI人才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从岗位需求到九游体育科技人才供给,都展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从AI行业自身的人才流动来看,供需双增是最显著的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1%,求职人数同比增长23%;若拉长至前三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3%,求职人数增幅则高达39%,越来越多人才将目光投向这一高潜力领域。其中,核心岗位的需求爆发力尤为突出,算法、数据、产品三类岗位成为增长主力:算法工程师招聘同比增速达80%,数据标注/AI训练师增长11%,而AI产品经理更是以178%的同比增速领跑,成为当前AI领域最热门的岗位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微企业成为AI招聘的“主力军”。20人以下、20-99人、100-299人规模的企业合计占比超80%,远超大型企业。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一方面,低代码平台、开源框架等工具的普及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小而专的团队无需搭建底层技术就能快速开展研发;另一方面,AI市场正从通用领域向细分场景分散,为中小微企业避开与巨头的直接竞争、开辟特色赛道创造了空间,因此这类企业对复合型、实操型人才格外青睐。
AI人才的需求早已突破行业边界,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毛细血管中。《报告》指出,2025年前三季度,全平台算法工程师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4%,数据标注/AI训练师增长29%,AI产品经理增长144%,就连前端开发、测试工程师等关联岗位需求也分别增长39%、36%,足见AI技术正加速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全行业技术架构升级与业务模式创新。
不同岗位的行业分布各有侧重:算法工程师高度集中在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半导体等信息技术产业,其中计算机软件行业占比12.9%,是需求最集中的领域;数据标注/AI训练师除了互联网(16.0%)、计算机软件(12.0%)等传统数据核心领域,企业服务(14.6%)、IT服务(8.2%)等行业需求占比也显著,这类岗位因需匹配AI项目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精通行业的数据人才更受青睐;AI产品经理的覆盖范围则更广泛,除了传统的计算机软件(14.8%)、互联网(12.3%),还延伸到医药制造(2.1%)、培训教育(1.3%)等领域,AI医疗、个性化教学系统等场景都需要这类人才搭建技术与市场的桥梁。
企业规模和城市分布上,AI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效应。以算法工程师为例,1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招聘占比超3成,其中万人以上企业占14%,1000-9999人企业占19%。大型企业不仅将AI深度融入现有业务以强化竞争力,还积极布局大模型、工具链等开放平台,通过技术输出赋能中小企业;而20-99人、100-299人的中小企业多处于业务扩张或技术攻坚期,需依托AI人才快速实现算法落地、模型优化。
城市层面,一线城市持续领跑,北京更是凭借产业、科研、政策的多重优势,成为AI人才需求的“第一城”。数据显示,北京在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AI训练师、AI产品经理的招聘占比分别达18.6%、13.6%、25.3%,均位列全国第一。深圳、上海、杭州紧随其后,其中深圳汇聚超2600家AI相关企业,杭州则因阿里巴巴及“杭州六小龙”等新锐企业带动,成为AI产品经理需求的重要聚集地。
薪资水平直观反映了不同岗位的市场价值。三大核心岗位中,算法工程师以21439元的平均月薪位居榜首,这类岗位需掌握复杂的算法设计、模型优化技能,高薪酬是市场对高端技术人才的认可;AI产品经理平均月薪近2万元,因需兼具技术理解、产品规划和市场洞察能力,在AI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作用关键,薪资回报同样可观;数据标注/AI训练师平均月薪为6479元,因工作相对基础、技术门槛较低,薪酬优势较弱。
城市间的薪资差异也十分明显:AI产品经理在杭州平均月薪达28659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万元;算法工程师在上海月薪最高,达26876元,深圳、杭州、北京均超2万元;数据标注/AI训练师则是北京薪资最高,为9063元,上海、深圳紧随其后。这些城市因产业多元化、数据需求量大,成为AI人才薪资高地。
从招聘要求看,不同岗位的侧重点差异显著。算法岗对学历要求最高,近9成职位要求本科以上,其中34%需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近6成岗位要求3-5年或1-3年项目经验,凸显对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双重高要求;产品岗以本科为主(77%),更看重工作经验,3-5年和5-10年经验的要求占比分别达37%、20%,强调综合素养与实战积累;数据标注岗则最为包容,45%要求大专学历,超5成岗位对工作经验无硬性要求,成为新人进入AI领域的“敲门砖”。
技能要求上,算法岗聚焦专业技术与工具,Python、C/C++等编程语言是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算法、PyTorch等技能必不可少;数据标注岗围绕图像、文本、视频、语音等标注技能,还涉及地图标注、3D点云标注等适配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的技能;产品岗则紧扣AIGC、NLP等前沿技术,需懂智能机器人、数字虚拟人等产品设计,核心是推动“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实际产品价值。
从人才供给端来看,AI市场竞争呈现差异化特征。AI产品经理因技术门槛适中、薪资有优势,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岗位,竞争指数达68.1(即平均1个职位收到68份投递),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算法岗因技术壁垒高,竞争指数47.3,相对理性;数据标注岗竞争指数43.5,虽门槛低,但受工作强度和薪资影响,吸引九游体育科技力相对有限。
人才画像上,AI领域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多元化”趋势。35岁以下求职者在三大岗位中占比均达8-9成,其中算法岗和数据标注岗25岁及以下人群占比超50%,年轻一代对大模型、生成式AI等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更强;AI产品经理则以26-35岁人群为主,36-45岁求职者占比20%,这类资深人才因具备行业经验,更受企业青睐。
学历方面,算法岗和产品岗的硕博学历求职者占比均达3成,数据标注岗则以大专和本科为主。专业背景也日益多元,算法岗除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传统专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成为热门;产品岗和数据标注岗则吸引了工商管理、会计学等非技术专业人才,跨行业流入趋势明显——数据标注岗求职者前一份工作可能来自教育、工程领域,产品岗则有不少来自IT服务、电子商务行业,这种多元化为AI产业注入了更多创新活力。
整体来看,2025年AI人才市场正呈现“需求广、供给活、结构优”的特点。随着大模型、AIGC等技术持续突破,AI人才需求不再局限于技术领域,而是向“技术+业务+管理”复合型方向发展。对于求职者而言,无论是高学历技术人才,还是希望跨界的职场人,都能在AI领域找到适配的赛道;对于行业而言,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将推动AI从技术研发更快走向商业化应用,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产教融合深化和跨领域人才流动加速,AI人才生态将更加完善,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