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数智体育价值引领者

从单点技术突破到产业链系统优势从单家企业“领跑”到城市能级整体跃升深圳着力打造最好科技生态-九游·体育科技集团
i1pcban.jpg i1pcban.jpg

新闻九游

从单点技术突破到产业链系统优势从单家企业“领跑”到城市能级整体跃升深圳着力打造最好科技生态

2025-08-05 

分享到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威风凛凛的“步兵”机器人搭载边缘计算模块,通过神经网络识别“对手”,同步完成“攻击路线”解算,精准打击高速移动中的“对手”机器人……8月3日,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在深圳上演,其间展示的机器视觉、自动算法、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令全球机器人业界为之侧目。

  一场行业顶级赛事,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2.5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二……

  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正着力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孵化器,全方位建设创新之城。

  今年3月,英国西米德兰兹大区市长理查德·帕克率领的英国各地区市长代表团一行到访深圳。

  “来深圳,是因为我们想要了解创新,这里有很多很棒的企业,他们所做的一些创新正在引领世界。”理查德·帕克说。

  在英国的大街小巷,时常可见比亚迪电动车灵动穿梭的身影。这一源自深圳的汽车品牌,仅用两年时间,让英国消费者从好奇到追捧,更以势如破竹之势创下了2万台销量的佳绩。

  据中汽协2025年7月数据,比亚迪集团以214.6万辆销量登顶全球车企半年榜,其中海外销量4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自2002年从动力电池技术做起到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亚迪如今拥有11个研究院,超11万名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元。基于20多年的坚持创新,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才能成功打响全球。

  2024年10月,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在深圳正式发布,意味着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事实上,华为鸿蒙、盘古、昇腾、天罡、泰山等自研产品的推出,不仅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更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今年6月,华为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持续迭代的创新产品,再度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这两个案例,揭示了一个趋势——深圳正在把单点技术突破,转化为产业链系统优势。“领跑”不再是一家企业的一枝独秀,而是城市能级的整体跃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企业唱主角造就了深圳“6个90%”的创新密码,让企业创新“规模效应”日渐显现。近年来,深圳陆续出台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方案18条、“四链融合”意见17条等系列文件,支持各类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深圳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说。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到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数均居全国第二。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汉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新发现,突破了现有的认知框架”。

  此项研究是依托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出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凸显了大科学设施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的关键支撑作用。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乎国家、城市的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坚持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今年7月,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揭牌成立,将推动构建更加多元开放的基础研究合作模式,形成更加有利于基础科研人才成长的培育体系,为深圳未来5年、10年的新产业、新赛道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

  深圳通过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已建成启用,鹏城云脑Ⅲ、深圳超算二期、自由电子激光等正加快建设。这些平台汇聚了顶尖科研人才和先进科研设备,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

  深圳把加强基础研究放到重要位置,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深-港-穗科技集群在全球百大科技集群中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二。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说:“走出深圳机场,你就会看到一句话,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深爱人才,圳等您来。’从这一点上,你可以感受到深圳对人才的重视。”

  深圳始终把人才作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生命力,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九游智能体育科技一格、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

  一流的创新生态,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目前,深圳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九游智能体育科技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近20万人,增量较2023年增长了55.4%,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名。

  张林表示,深圳将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规举措,出台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实施引才伯乐奖、鹏城优才卡等现有政策,加力推出新一批人才评定、顶尖人才直认、重点产业紧缺岗位清单、人才褒奖激励等系列新措施,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人才合作协同,以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更多的“金凤凰”。

  宽容而踏实的后盾,是科技工作者的安心港湾。深圳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成立了千亿级的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的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46%,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202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到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数均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