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数智体育价值引领者

上海跑出未来独角兽:瞄准光量子赛道建成首条光子芯片中试产线订单破亿-九游·体育科技集团
i1pcban.jpg i1pcban.jpg

新闻九游

上海跑出未来独角兽:瞄准光量子赛道建成首条光子芯片中试产线订单破亿

2025-07-28 

分享到

  这是铅笔道与长城战略咨询的联合专栏,发现新时代的独角兽。长城战略咨询是中国本土头部新经济咨询机构。

  图灵量子是一家专注光量子芯片研发及生产的企业,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贤敏于2021年创立。

  随着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对算力的渴求与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量子计算成为解决算力瓶颈的共识。光量子芯片作为量子计算的重要硬件载体,除了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室温下工作、便于集成与扩展。

  金贤敏作为长期研究光量子计算的国际顶尖学者,不仅攀登学术高峰,更希望产业报国。图灵量子创办后,金贤敏和团队用三年时间在江苏无锡建成国内首条光量子芯片中试线月,

  中试线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晶圆,同时超低损耗、超高带宽的高性能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也实现规模化量产。

  这意味着“光量子芯片”将从实验室逐渐下沉到各个应用场景。金贤敏认为,未来几年,量子计算最大的机会在于下游企业与光量子芯片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打磨杀手级应用。

  金融高频交易、新药分子模拟这些对算力有极致需求、且商业化程度很高的领域,一旦找到适配的量子算法,将迎来颠覆性变革。其次,AI革命面临海量算力缺口,光量子芯片提供的指数级算力提升,量子计算未来有望像“水和电”一样普惠。

  第三,光量子芯片的“向下兼容”红利:其顶尖的光子调控技术(如超低损耗、大规模集成),本身就是下一代光通信和光计算(如CPO)的核心。这块市场庞大且近在眼前,能为公司提供持续现金流,反哺更前沿的量子计算探索。

  金贤敏特别提到,在光量子芯片这个新兴领域,中国凭借人才储备和工程能力,已站上全球第一梯队,获得了迭代速度优势,是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关键。

  未来三五年,量子计算行业如何抓住从技术转化为应用、催生行业巨头的黄金窗口期,“DeepSeek时刻”将在何时到来。敬请阅读铅笔道对话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

上海跑出未来独角兽:瞄准光量子赛道建成首条光子芯片中试产线订单破亿(图1)

  图灵量子的商业逻辑铅笔道:祝贺你们完成这轮融资,上半年订单突破亿元。你们在商业化方面有哪些关键举措?

  学术型团队,我们更擅长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和商业化落地。这是团队的核心方向之一。量子计算的成熟需要时间,可能需要三到五年逐步放量。我们团队选择”沿途下蛋“的商业化布局路径,相较于其他量子技术路径,光量子赛道的优势在于以光为载体,将核心技术下沉后,既能支撑量子计算这“星辰大海”,还能向下兼容至光子计算、光连接,降维打击赋能传统计算领域。不仅带来营收,还将实现从专用量子计算迈向通用量子计算。

  其次,我们始终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我们的核心技术、产品可以算是大国重器,更是支撑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之一。同时,我们也得到国家认可,做到了连续牵头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的多个项目。另外,我们从一开始就走自主可控的道路,构建全链条研发能力。这个是最重要的,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工作时,芯片研发依赖外部合作,迭代速度慢。回国后,我花了近四年时间攻克芯片加工难题。

  2014年,我在交大自己搭建平台做芯片加工,2021年创业后,我们大团队用三年时间建成国内首条光量子芯片中试线月实现产业拉通,形成了全链条自主可控的芯片流片和量产能力。这让我们在技术迭代和自主可控上占据了优势。

  :是的。量子计算具有赋能百业的潜力,我们的客户覆盖金融、生物医药、电力、水利等多个领域。比如在金融和生物医药领域,我们通过招标中保持优胜优势拿到了实实在在的订单。相比一些仅停留在宣传的合作,我们的订单是真金白银,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

  :科研到商业化的跨越,关键在于两点。首先,技术逻辑必须面向量产需求。我们从实验室的小规模小片生产,转型到晶圆级量产,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其次,要拥抱和适配产业需求,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团队认真对接客户需求,哪怕是短期没有利润的POC(概念验证)项目,也会投入工程师和技术资源,与客户一起打磨应用。过去四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与客户磨合需求,确保每个项目都务实推进。我们通过深入访谈梳理需求,挖掘真实价值。

  :创业是一个重大决定。2020年疫情期间,我在家静思了很久。我在学术领域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其中50多篇登上Nature、Science等顶刊。我本可以走常规学术道路,争取更高学术头衔、担任更高职务,循序渐进,稳步攀升。但我觉得,有些事比个人学术成就更重要。

  五年前,量子计算初创公司在欧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我深耕这个领域多年,如果在这个产业爆发关键点上,如果我们不去迎接、不去站出来,那我个人甚至是中国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都会被边缘化,我无法接受。我认为,中国不缺贸易、不缺内卷,唯独缺的是真正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大国竞争的战略支点、人民幸福的底层支撑。在这个大趋势下,我觉得科学家必须站出来,成为破局者。这不仅是为了个人价值,更是为了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创业之初,我做好了被误解的准备。当时,学术创业被视为“不务正业”,同行可能会冷嘲热讽,学术头衔也可能受影响。但我坚信这是值得的,愿意为之奋斗十年甚至更久,我相信我们会变成一个伟大公司。

  金贤敏:最关键的是我们对自主芯片加工能力的坚持。建立自主的芯片生产能力是金钱买不到的,它让我们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上大幅提速,这让我们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依赖外部合作的模式。另外,我们团队强调一击必中、务实坦诚的价值观,让我们既能沉下心做技术,又能快速响应产业需求。

  掌握自主芯片生产能力铅笔道:光量子芯片是一个前沿领域,当时怎么判断机会和风险?

  :光量子芯片的风险主要在于时间,而非技术可行性。量子计算的理论早在2000年代就已成熟,风险在于实现量子计算需要多久,以及从点到面的应用扩展速度如何。

  以电子芯片为例,从1950年代发明到1970年代全面爆发,中间已有军事、通信等领域的点状应用。量子计算和光子芯片也是如此,不是断崖式的突破,而是一个由点到面的渐进过程。关键在于早期应用是否足以支撑公司成长。

  抓住了电子芯片的机遇成长为巨头,我们图灵量子则希望通过“沿途下蛋”的策略,以光子芯片能承载量子计算的极致性能需求,同时又具备“向下兼容”其他应用场景的特性,由点到面,抢占先机,这也是我们独特的优势。

  :产业化的核心在于选择贴近需求的技术路线。量子计算中有多种技术路径,比如超导、光量子等,我们选择了光量子,并聚焦芯片集成化。

  集成化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早期我做过宏观光量子实验,用玻片、反射镜搭光路,像搭积木一样看似灵活,但系统复杂、稳定性差,无法规模化,只有专家能维护,难以产品化。从201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时,我开始转向芯片化集成化技术,追求简单、稳定、用户友好九游体育的系统。

  我们的目标是让产品像按下按钮一样易用,无需专家维护,符合可靠性、可复制性和可运行性。生产端也一样,芯片化的工艺拆分成几十道工序,哪怕本科生也能胜任部分环节。

  这种流水线思维,借鉴了电子芯片的经验,是光子芯片和量子计算产业化的关键。

  :自主芯片生产能力绝对是行业共识。我们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这个阶段。2022年我们开始建设国内首条光量子芯片中试产线月实现拉通。光刻、薄膜、刻蚀、检测等核心工艺环节的卡点已逐步解决,目前正全力推进产能爬坡。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令人兴奋的过程。

  材料选择上,最初我们选择了薄膜铌酸锂材料体系,而非当时看似成熟的硅光。事实证明,薄膜铌酸锂天然适配光子计算、光连接的需求,被业界称为光子芯片革命的基石。我们的国际同行融资规模可能是我们的几十倍,却在材料选择上走了弯路,后来才转向与我们相同的路径。

  :难度非常大,我们是开拓者,但我也乐在其中。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喊出建设也是第一个建成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没有先例可循。电子芯片的经验不能完全套用,半导体专家可能不了解光子芯片的特殊性,而光子芯片领域的科学家又往往缺乏量产经验。我们从零开始,靠大量调研、学习和反复打磨。但真正的难点在于不断冒出的新问题,比如设备自动化、工艺衔接、单道工艺的选择等,都需要反复论证。这期间我们开了几百次会,讨论到“开到吐”的程度,但不开会、不解决这些卡点,事情就推进不了。

  相比一些量子公司宣称的“实验室线”或“小试线”,我们的产线追求的是真正的量产能力,设备自动化、工艺高效、不互相污染,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中国在创新研究领域并不逊于国外,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以交大为例,我们的实验室在核心技术、科研成果和人才储备上,完全不输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甚至更强。这不仅是量子计算和光子芯片领域,很多高科技领域我们都已跻身全球前列,甚至领先。

  目前,图灵量子在全链条IDM模式上具有优势,尤其是自主芯片生产能力。相比之下,比如美国Psi Quantum估值60亿美元,融了20多亿,但此前依赖代工,迭代速度受限。

  我们自建产线,从材料选择到工艺拉通,少走弯路,领先一步。我们的薄膜铌酸锂材料体系精准适配量子计算需求,而国外同行在硅光上绕了圈子,最终也转向我们的路径。

  而我们受环境限制,往往需要兼顾产品落地和核心技术攻关。未来,如果国内科技公司过多陷入内卷,而非技术迭代,我们可能被国外同行拉开差距。真正的竞争在于创造新技术和新需求,而不是重复低效的内耗。在量子计算领域是完全有可能会出现像英伟达这样体量的公司的。

上海跑出未来独角兽:瞄准光量子赛道建成首条光子芯片中试产线订单破亿(图2)

  未来已来:迎接光量子计算的“DeepSeek”时刻铅笔道:中国科技创业的产业化程度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的科技创业和产业结合并不弱。我们的科研能力和产业体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以量子计算和光子芯片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数据优势结合,潜力巨大。我们的科技公司对接需求的积极性也很高,供应链和产品端能力都很强,本身没有问题。但确实存在挑战。

  当前经济环境存在结构性需求不足,企业过于内卷,保守心态占主导。下游厂商即使能用新技术,也更倾向维持现有低利润的模式,不愿为创新买单。反观国外,即使与量子计算无直接关联的企业,像保时捷或航空公司,都会设立量子计算部门,主动尝试新技术,探索杀手级应用。

  比如,航空公司研究货物摆放优化以降低油耗,这种开放态度推动了技术进步。IBM的量子

  按秒计费,全球客户趋之若鹜,因为国外企业愿意拥抱新技术,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

  在中国,保守策略让资金在科创领域的循环不足。当技术突破难以快速转化为市场回报,国民经济就不能能形成闭环,这是问题核心,但不是企业或产业的错,而是环境使然。

  :金融和生物医药是光量子计算的重要场景。我们的光子芯片技术能力极高,比如在损耗精度、网络规模和光电融合等方面达到顶尖水平。这些核心技术可以下沉为光连接、光通信等产品,类似SpaceX的材料技术应用于特斯拉,技术向下兼容让我们能服务更多领域。比如,通信计算中心的光互联需求。我们对标英伟达的CPO(光电共封装)技术,2023年启动了光电共封项目,整合光模块和电交换芯片,用于智算中心的连接和交换。这类产品有望带来稳定的重复订单,为公司构建持续的现金流。

  另外,我们的量子计算机也将实现芯片化、集成化,维护简单、稳定性高、成本可控、可量产,未来我觉得大有可为。我们希望迎来光量子计算的“DeepSeek”时刻。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是绝配。AI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任何技术都应向这场革命靠拢,否则就会错过机遇。

  量子计算提供指数级的算力提升,是AI大模型和算力需求的终极解决方案。从优化问题到推理任务,量子计算一旦突破适配性,就能改变游戏规则,显著降低成本和能耗。就像蒸汽机时代的煤和油,电力时代的电,量子计算的算力未来会像空气和水一样普惠,推动AI普及到每个人、每个场景。图灵量子的ToB业务,无论是算力、算法还是基础设施,都能无缝对接这场革命,带来巨大需求。

  :其实量子计算的突破早已实现。2019年谷歌、2020年我们与中科大团队分别在超导和光量子领域突破了量子霸权,证明量子计算机已超越最强超算。

  接下来不是追求算力多出百万倍,而是如何用好这台机器。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从需求端挖掘杀手级应用,每个应用都可能颠覆一个行业;二是从供给端让机器更稳定、更低成本、无需专家维护,真正实现普惠,就像高校或企业都能轻松购买使用。短期内,我们聚焦算法适配和行业需求,优化光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场景。长期目标则是推动通用量子计算,或者通过算法映射让专用量子计算机实现通用化,就像GPU通过映射实现通用功能。

  而图灵量子的使命是让量子计算更易用、更普惠,同时不断挖掘需求,找到改变行业的突破点。

  总结下来四点需求挖掘、机器优化、通用化探索和技术普惠是我们眼下的机会,也是未来的方向。

  :稳定性和价格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关键器件的外部采购问题。目前市场上部分器件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打磨和迭代。比如,电芯片驱动是我们光芯片的重要配套,但由于市场尚未完全打开,缺乏足够动力推动专用

  的研发,这限制了我们的进展。其次,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一些关键器件仍需优化,甚至需要我们自主研发来补齐短板。最后,光芯片本身还有一些核心技术需要迭代突破。

  :最大的机会点在于下游B端企业与我们这样的量子计算和光子芯片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打磨杀手级应用。这不仅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整个行业的机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已积累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主动拥抱新兴技术,探索应用场景。

  中国的企业如果能积极适配量子计算和光子芯片技术,不仅能实现换道超车,还能深度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释放巨大能量。

  原文标题:上海跑出未来独角兽:瞄准光量子赛道,建成首条光子芯片中试产线订单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