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分享到
本科志愿填报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不少家长化身“研究员”挑灯奋战,或多方调动“智囊团”集思广益,试图在信息的汪洋中为孩子寻找出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可达10.9亿元,市场需求和焦虑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志愿填报的终极目标是分数与学校及专业的匹配。家长和考生不仅要花时间吃透基础填报规则,作出独立判断和理性抉择,还要破除对志愿填报机构的迷信和盲从,找到与个人特质相匹配的成长路径。
“477分,刚过物理类一本线分。”万先生家中的书桌最近成了志愿填报的“主阵地”:2本《湖南高考指南》随时待命,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可能的选择。电脑屏幕上,高校官网、知乎上的相关讨论、B站上各类教程同时刷新。对他而言,现在多努力一分,就能为孩子的将来掌握更多“救命稻草”。
高考成绩揭晓后,像万先生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连日来,王女士白天利用工作间隙拨打高校招生办电话,了解学校生源、就业去向;晚上放下碗筷就开始看招生录取相关视频。“如果刷到感兴趣的填报技巧,看一两个小时是常事;睡前还会再刷半小时左右,怎么都停不下来。”王女士坦言,“刷到某专业是天坑,千万不能九游体育官方网站报的视频时,我都会赶忙转发给家人和孩子。”
曾同学的家里则上演“全家总动员”的大戏,每一位“过来人”都想在他这件人生大事上出一份力。他的父母、爷爷奶奶甚至远房表亲家的大学生纷纷上阵。家庭会议上,众人急切地展示各种“内部消息”或“别人家孩子”的成功经验,却没有人敢给他下定论。
更有甚者将填报志愿变成了一场预备战。记者此前走访第十六届湖南教育博览会暨全国高校在湘招生咨询会时发现,不少高一、高二学生家长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收集资料、了解政策,提前为孩子的未来规划“探路”。家长鲁先生的孩子刚结束高一学业,在他看来,如今高招政策变化快,专业选择多,提前了解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录取要求和就业趋势,或许可以帮助孩子更早确立奋斗目标。
不少考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现阶段的状态是有咨询会必赶、有资料必买、逮着招生老师就问,任何信息都不想错过。“孩子的学习我们帮不上忙,唯一能做的就是帮他们当好参谋,哪怕再辛苦也得顶住。”宋女士说。
心理学领域的“手表定律”或许能解释志愿填报为何令人焦虑拥有2块或以上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他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专业还是学校,冒险还是求稳,省内还是省外当家长同时用多个不同价值标尺考量志愿,这种摇摆与纠结很容易产生心理内耗。
“去年给孩子填志愿时,我觉得应该求稳选个好专业,孩子他爸非要为了就业搏一把更有名的高校。孩子夹在中间被搞得心烦意乱,最后干脆甩手不管了。”杨女士回忆,那种既要对孩子未来负责、又怕夫妻争执影响家庭关系、还要担心孩子没主见的焦虑交织在一起,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
事实上,要求一个缺乏社会经验和成熟判断力的中学生精准抉择专业并不现实,但面对每年上下波动的录取线、复杂的院校专业信息、快速变化的就业形势,即便是家长也仿佛置身迷宫。“每一个意向选择都缺乏最终拍板的底气。”杨女士说。
不少志愿填报辅导机构从中嗅到商机,推出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服务套餐,试图借助花样百出的技术手段牟利。记者日前以考生家长的身份潜伏在多个高考志愿填报群和网络社区,亲眼目睹焦虑如何被系统性地煽动和收割。部分机构负责人宣称自己掌握“内部数据”“独家渠道”,内涵官方信息不完整或滞后,渲染“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抑或包装“专业团队”“金牌志愿规划师”人设,暗示其拥有普通家长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能够弥合家庭认知分歧,制定完美解决方案。
“话术听得多了,好像不买服务就会吃大亏。”部分家长表示,志愿填报领域近年来“顶流”人物不断出现,“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七分考,三分报”等言论被人反复提及,无限放大志愿选择的意义和价值;加上互联网算法密集推送“避雷天坑专业”和就业失败案例,都让他们和孩子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网友“点点几”近日分享了给孩子填报志愿的心路历程。她戏称自己历时3个月深入钻研,“完成了研究生级别的学业”,与最初被信息轰炸的慌乱不同,此刻她选择“静静等待结果,期待好消息”。这份从信息焦虑中抽离出来的平静,其本质是经过理性决策的自然沉淀对权威信息的掌握,对自身选择的笃定,以及对孩子未来的信任。
无论商业机构如何包装,志愿填报本质上仍然是基于信息的博弈。为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情绪,2024年6月,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依托招生、学籍、就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海量权威数据,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
“平台信息清晰全面,院校排名、历年录取分数都一目了然。”考生小汤去年使用过后,对“阳光高考”平台赞不绝口。“我利用对比功能仔细分析几个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最终选择了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小汤说。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今年除开通31个省份本专科批次志愿筛选服务、完成移动端适配升级外,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模型技术的“智慧小招”AI助手可以通过对话形式,为考生提供更加快捷和个性化的志愿筛选及政策解答。此外,考生和家长可借助“阳光志愿”一键直达本省系统,综合信息参考完成志愿填报。
官方平台的出现无疑将成为考生和家长手中的“导航仪”,免受野生“志愿规划师”的误导。《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各地要持续完善本地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通过专题讲座、视频直播、在线答疑、电话咨询等方式,提升志愿填报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志愿填报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动态调整的过程,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我认知能力。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艳国表示,志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把申报学校与专业志愿结合好,志愿九游体育官方网站与成长目标契合起来,就能为成长成才提供有利条件和客观依据。
“对考生来说,填报志愿就是要有思想准备,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将大学深造与专业选择同世界潮流和国家民族发展未来结合起来,做到在人生的起点上不错失机遇,避免走弯路。”张艳国说,“人生没有也从来不会有标准答案,反倒是很多精彩的人生故事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和勇敢出发的尝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