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数智体育价值引领者

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的制作方法-九游·体育科技集团
i1pcban.jpg i1pcban.jpg

新闻九游

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的制作方法

2025-04-24 

分享到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包装,储藏,运输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2.穿梭车在仓储物流设备中主要有两种形式:穿梭车式出入库系统和穿梭车式仓储系统,以往复或者回环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台车,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接驳设备。配备有智能感应系统,能自动记忆原点位置,自动减速系统。

  3.而传统穿梭车在进行将货物运输至指定位置后,则需要停止运动,而此时即使电机停止工做,但是驱动轮还是会受到惯性影响继续转动,进而容易脱离指定位置。

  4.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

  7.每组驱动部包括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的变向单元,安装在所述变向单元下方的驱动单元;

  8.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变向单元固定连接的驱动壳体,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内的移动单元和限位单元;

  9.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的限位气缸,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输出端的限位转轴,与所述限位转轴固定连接的限位抵块,与所述限位抵块抵接且与所述移动单元连接的限位棘轮;

  10.通过设计限位单元进行限制移动单元的移动,当移动单元停止动力供给时,通过限位气缸带动限位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抵块进行抵住限位棘轮,进而使得驱动轴停止转动,进而完成限位驱动轮的工作,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

  11.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周部的导向轮;

  12.通过设计移动单元进行完成对承载部的驱动工作,首先由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运动,进而给予承载部的动力支持,进而完成承载部的移动需求,而导向轮的设计,主要为了进行避免驱动轮脱离轨道的情况发生。

  13.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棘轮套接于所述驱动轴,将棘轮与驱动轴连接,主要为了通过限制棘轮的转动,进行限制驱动轮的转动,进而完成对穿梭车的制动工作。

  14.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包括穿梭主架,安装在所述穿梭主架两端的头部防撞栏和尾部防撞栏,设置在所述穿梭主架靠近头部防撞栏一端上的限位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穿梭主架上的放置架;

  15.通过设计承载部,主要为了进行放置货物,进而由穿梭车进行带动之预定位置,首可将货物放置在放置架上,再由限位架进行限位货物,而防撞栏的设计,主要为了进行保护穿梭车,避免穿梭车的碰撞、摩擦等类似情况进行对穿梭车造成损坏。

  16.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变向单元包括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的变向气缸,设置在所述变向气缸输出端的变向转杆;

  17.通过变向单元进行完成对穿梭车的变向工作,首先由变向气缸带动变向转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驱动壳体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的转动,进行控制驱动轮的方向,进而完成对穿梭车的方向把控。

  18.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变向转杆与驱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穿梭主架固定连接。

  1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限位单元进行限制移动单元的移动,当移动单元停止动力供给时,通过限位气缸带动限位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抵块进行抵住限位棘轮,进而使得驱动轴停止转动,进而完成限位驱动轮的工作,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

  22.附图标记为:穿梭主架11、尾部防撞栏12、头部防撞栏13、限位架14、放置架15、固定块16、变向单元17、导向轮18、驱动单元2、驱动轴21、限位棘轮22、限位转轴23、限位抵块24、限位气缸25。

  23.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实现对穿梭车的预定点制动工作。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24.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包括承载部和驱动部两部分,驱动部至少为四组,并安装在所述承载部下方。

  25.所述承载部包括穿梭主架11,安装在所述穿梭主架11两端的头部防撞栏13和尾部防撞栏12,设置在所述穿梭主架11靠近头部防撞栏13一端上的限位架14,以及设置在所述穿梭主架11上的放置架15。

  26.每组驱动部包括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的变向单元17,安装在所述变向单元下方的驱动单元2;所述驱动单元2包括与所述变向单元17固定连接的驱动壳体,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内的移动单元和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的限位气缸25,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25输出端的限位转轴23,与所述限位转轴23固定连接的限位抵块24,与所述限位抵块24抵接且与所述移动单元连接的限位棘轮22。

  27.通过设计限位单元进行限制移动单元的移动,当移动单元停止动力供给时,通过限位气缸25带动限位转轴23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抵块24进行抵住限位棘轮22,进而使得驱动轴21停止转动,进而完成限位驱动轮的工作,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

  28.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

  出端的驱动轴21,套接于所述驱动轴21的驱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周部的导向轮18。所述限位棘轮22套接于所述驱动轴21。所述变向单元17包括固定块16,与所述固定块16固定连接的变向气缸,设置在所述变向气缸输出端的变向转杆。所述变向转杆与驱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6与穿梭主架11固定连接。

  29.工作原理说明:当穿梭车需要进行移动时,由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21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转动,进而完成带动承载部的运动,而当承载部需要转向时,由变向气缸带动九游体育科技变向转杆转动,进而带动驱动壳体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转向,进而完成转向工做,当承载部移动之预定位置时,由限位气缸25带动限位转轴23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抵块24运动,进而抵住限位棘轮22,进而完成对驱动轴21的转动限制,进而完成对驱动轮的限制工作,进而避免了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后,驱动轮继续转动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的情况发生。

  3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31.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包括:承载部;四组驱动部,安装在所述承载部下方;每组驱动部包括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的变向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变向单元下方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变向单元固定连接的驱动壳体,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内的移动单元和限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的限位气缸,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输出端的限位转轴,与所述限位转轴固定连接的限位抵块,与所述限位抵块抵接且与所述移动单元连接的限位棘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周部的导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棘轮套接于所述驱动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穿梭主架,安装在所述穿梭主架两端的头部防撞栏和尾部防撞栏,设置在所述穿梭主架靠近头部防撞栏一端上的限位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穿梭主架上的放置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单元包括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的变向气缸,设置在所述变向气缸输出端的变向转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转杆与驱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穿梭主架固定连接。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式柔性化智能四向穿梭车,包括承载部,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部下方的四组驱动部;每组驱动部包括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的变向单元,安装在所述变向单元下方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变向单元固定连接的驱动壳体,设置在所述驱动壳体内的移动单元和限位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限位单元进行限制移动单元的移动,当移动单元停止动力供给时,通过限位气缸带动限位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抵块进行抵住限位棘轮,进而使得驱动轴停止转动,进而完成限位驱动轮的工作,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进而避免穿梭车脱离指定位置。

  1. 压力容器及管道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2. 压力容器及管道循环塑性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3. 过程装备检测技术与结构完整性评价 4. 过程及装备计算机辅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