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
分享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智慧气象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气象系统,其依托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和自适应的能力,让气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充满智能,当前中国智慧气象市场规模已攀升至数百亿级别,并以每年约15%的增速迅猛前行,预计
智慧气象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气象系统,其依托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和自适应的能力,让气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充满智能,包含智能感知、精准预测、普惠服务、科学管理和持续创新五大核心要素,具有无处不在、充分共享、高度协同、全面融合和更强调安全性等特征。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智慧气象行业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智慧气象市场规模已攀升至数百亿级别,并以每年约15%的增速迅猛前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数千亿元大关。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逐步渗透并重塑气象服务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设备如同气象数据的智能采集器,精准捕捉每一个细微的气象变化;大数据技术则化身海量数据的分析师,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而人工智能算法,更是如同气象预报的智慧大脑,显著提升了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
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已延伸至农业、交通、旅游、能源、城市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在农业领域,智慧气象为农民提供了精准的气象灾害预警和农业生产建议,助力他们科学规划农事活动;在交通领域,实时气象信息的提供,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安全与顺畅保驾护航;而在旅游领域,个性化的旅游气象服务,让游客的行程规划更加从容不迫。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慧气象行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法规,如《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全国气象发展 “十四五”规划》等,为智慧气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的智慧气象发展步伐较快,如深圳在高交会上展示的低空气象“三张网”建设、气象数据产品的开放利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等成果,令人瞩目。而中西部地区也在积极推进智慧气象建设,如河南开封构建的“云+端”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实现了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九游体育官方网站的有机衔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需求愈发强烈。新能源产业对气象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科学安排发电计划和调度;城市管理部门则依赖更准确的气象数据来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这些需求为智慧气象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
技术创新是推动智慧气象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将为智慧气象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推动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服务更加高效、气象管理更加科学。深度学习算法在气象卫星云图识别和气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跨行业融合的加深,也为智慧气象带来了更多可能。气象与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通过将气象数据与金融、保险业务相结合,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风险评估、产品定价等方面的支持,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
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为智慧气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在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入、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持续发力,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涌入这一领域。
随着气象数据量的激增,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加强数据的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利用,成为智慧气象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智慧气象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既懂气象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难度较大,可能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造成制约。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一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投资机会。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智慧气象行业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